97超碰人人草,欧美在线激情,日日日韩,chinese国产人妖ts,日韩爱爱免费视频,一级免费黄,日韩美精品

比OLED更強 QLED技術解析

來源:網絡

點擊:804

A+ A-

所屬頻道:新聞中心

關鍵詞:OLED,QLED,量子屏

      QLED是什么?QLED電視比OLED電視具備哪些優(yōu)勢?QLED電視和OLED電視的區(qū)別是什么?帶著這些問題,一起來看看吧。

      QLED技術

      QLED是量子屏顯示技術,這是一項介于液晶和OLED之間的新型技術。

      由于技術的簡化,量子led顯示屏采用了穩(wěn)定可靠的無機半導體材料,這降低了生產成本。

      預計這種顯示器的顏色純度是現(xiàn)有產品的2倍,并且發(fā)光效率將提升30-40%。

      QLED技術原理

      QLED技術的原理是通過藍色lED光源照射量子點來激發(fā)紅光及綠光。經過過年苦心研發(fā)之后,LG Display和Samsung Display正式宣布QLED量子屏已經具備量產的條件,吹響正式商業(yè)化的號角。

      QLED技術特點

      1、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是將量子點的光學材料放入背照燈與液晶面板之間,可以使色域達到或超過OLED的水平,甚至可以省去光源側的偏光片,有效降低液晶顯示產品(適用于液晶電視和液晶顯示器)的制造成本。

      2、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主要包括量子點發(fā)光二極管顯示技術(QLED)和量子點背光源技術(QD-BLU),量子點具有發(fā)光特性,量子點薄膜(QDEF)中的量子點在藍色LED背光照射下生成紅光和綠光,并同其余透過薄膜的藍光一起混合得到白光,從而提升整個背光系統(tǒng)的發(fā)光效果。

      3、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與眾不同的特性,每當受到光或電的刺激,量子點便會發(fā)出有色光線,光線的顏色由量子點的組成材料和大小形狀決定,量子點能夠將LED光源發(fā)出的藍光完全轉化為白光(傳統(tǒng)YAG熒光體只能吸收一部分),這意味著在同樣的亮度下,量子點QLED所需的藍光更少,在電光轉化中需要的電力亦更少,有效降低背光系統(tǒng)的功耗總成。

      4、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得天獨厚的優(yōu)勢令電視亮度有效提升30~40%,背光源系統(tǒng)色彩轉換效率大幅提升的情況下,畫面的色彩更亮麗,兼顧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等特點,畫面亮度、色彩純度均為WLED背光系統(tǒng)的2倍左右,性能提升十分明顯。

      QLED技術發(fā)展歷程

      2005年,畢業(yè)于麻省理工大學的科爾·蘇利文創(chuàng)建QD Vision公司,隨后QD Vision聯(lián)手韓國LG Display和比利時化學品公司Solvay,研究并制造QLED有源矩陣顯示屏,其中QD Vision負責提供量子點核心技術,LG Display負責產品生產。

      QLED電視和OLED電視的區(qū)別

      1、QLED量子屏制造成本不足OLED一半。

      2、OLED制造時需要“陰罩”,而陰罩易發(fā)生熱脹冷縮,從而影響顯示精準度,而QLED整個制造過程無需陰罩,規(guī)避了這一問題,長時間保持畫質穩(wěn)定

      3、OLED色彩不易控制,需要色彩濾光片“校正”才能顯示不同純色,而QLED從一開始就可以顯示不同純色。

      4、QLED發(fā)光效率比OLED高30~45%,相同畫質下QLED比OLED節(jié)能2倍

      QLED電視對比4K電視畫質:

      盡管實拍對比圖已經“縮小”兩種顯示技術的畫質差異,但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已經在各個方面無懸念壓制傳統(tǒng)4K超高清液晶電視,無論是畫面的透亮程度、色彩純度、暗部細節(jié)等等,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的確在畫質表現(xiàn)上令人感到驚訝。事實證明,我們之前針對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的技術解析并沒有言過其實。

      量子屏QLED顯示技術的引領者將會是電視領域的龍頭老大——三星

      在國際面板制造企業(yè)的積極推動下,未來5年量子點顯示技術將持續(xù)升溫。根據行業(yè)內部的數(shù)據顯示,2015年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在智能手機液晶面板中的滲透率將達3%,到2020年迅速增至26%;平板電腦滲透率將從2015年的2%增至2020年的15%;液晶電視面板方面,2015年市場滲透率大約只有1%,到2020年或增至9%。

    (審核編輯: 滄海一土)

    聲明:除特別說明之外,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認為內容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